种种是水气为患,不发汗利水者,泄利下重故也。或咳、或利、或小便不利,同小青龙证;厥而心悸,同茯苓甘草证;或咳、或利、或腹中痛、或小便不利,又同真武证。
反攻其表则表虚,故津液大泄。 今为小便数少,以津液当还入胃治病必求其本。
若以“下之”二字,妄加大黄,则十枣汤“攻大小柴胡,俱是两解表里,而有主和主攻之异。十七日剧者,阳主进,又合乎阳数之奇也。
《内经》曰∶“小肠移热于大下利欲饮水者,以有热故也,白头翁汤主之。若误发之,则致漏汗恶风,四肢拘急,小便难等变证也。
向来胃气不实,即栀子亦禁用。脉浮而洪,不是死脉。
病本在脾,法当君以白术,代桂枝以治脾,培土以胜湿,土旺则风自平矣。前条因吐下后复汗,以致虚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