烧针令其汗,针处被寒,核起而赤者,必发奔豚,气从少腹上冲心者,先灸核上各一壮,与桂枝加桂汤,更加桂。 若下之早,则里热未结,不但热去不尽,且虚其中,热乘虚而上干于心,语言必乱。
此必以医下之故也。半夏辛燥,何为用之?
凡热少血多,瘀成血蓄;热多血少,热迫其血,血不得蓄。沈明宗曰:此汗多胃燥,非同实治也。
下厥者,少阴热厥于下也;上竭者,少阴血竭于上也,故为难治。张璐曰:按少阴急下三证,一属传经热邪亢极,一属热邪转入胃府,一属温热发自少阴,皆刻不容缓之证。
膝胫拘急者,脉乱而筋伤也。阳明亦有急下三法以救津液:一汗多津越于外,一腹满津结于内,一目睛不慧,津枯于中。
方有执曰:此又出趺阳脉,而以哕与衄言,皆逼汗而不得汗之所致也。王叔和云:若不用大黄,恐不名大柴胡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