盖厥热相胜则逆,逆则病进;厥热相平则顺,顺则病愈。阳气阴液亏损,久则百体失所滋养,故力乏筋软而成痿矣。
汪琥曰:少阳有吐下之禁,只因烦满,故误行吐下之法。藏厥者,阳气将脱,藏气欲绝而争,故藏厥为死证;若蛔厥者,藏气虚寒,而未至于绝。
少阴中风脉,阳微阴浮者,为欲愈。林澜曰:伤寒发热者,寒已成热也。
浮则无血,大则为寒,寒气相搏,则为肠鸣。厥阴阴邪亦无下法,下之为误可知矣。
柯琴曰:李杲定为阳明经药,洁古云:未入阳明者,不可便服,岂二子未读仲景书耶?林澜曰:大椎即百劳穴,一椎上陷中,主泻胸中诸热气。
沈明宗曰:此汗多胃燥,非同实治也。喻昌曰:寸脉沉而迟,明是阳去入阴之故,非阳气衰微可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