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法寒则温之,热则清之,脾伤食积,分利健脾,兼消补虚,善为调治,无失也。阳虚阴盛而火衰者,其舌必滑而湿。
)阳气为阴血之引导,阴血乃阳气之依归。阴阳不顺清浊乱,冷热不调邪正争。
蹧襟不外痰因火,痛不痛兮饥不饥;大都脾胃肺肝患,额汗口沫险无疑。邪热消水变为渴,邪热聚胃口应干;杯水难救车薪火,煎耗津液岂等闲。
否则实实虚虚,损不足而益有余。 治法痛肿寒热,宜发表散邪;痛甚,宜疏肝清胃;脓成不溃,用托里;肌肉不生,脓水清稀,宜补脾胃;脓出及溃,恶寒发热,宜补血气;饮食不进,或作呕吐,宜补胃气。
仲曰∶子何以意之?故宜大青龙汤以发汗,谓在天之龙,能行云而施雨也。
天有六气,地有五行,人秉天地之气而生,兼有此五行六气,是以大青龙证,病太阳之阳,而动其寒气者也。 但包络、三焦之气,并出于肾,一游行于上中下,而各有所归之部署;一入于心下包络,而为君主之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