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眉批]知非氏曰:汗者,涣也。沉为在里,不可发汗。
邪正原有分别,无奈今人含含糊糊而不察也。审是阳虚不能镇纳阴气,阴血上僭外越,自有阳虚病情可考,不得即为倒经,而妄用通经凉血止血之方,惟有扶阳抑阴,温中固土为准,如甘草干姜汤,潜阳,建中等汤。
时毒之痢,里急后重,多见发热身疼,一乡一邑,病形皆相似也,乃是时行不正之气,由外入内,伏于肠胃,与时令人燥气相合,胶固肠胃而成痢。伤于脾者,可与建中、理中汤。
外出者,轻清之气,如天之雾露也。气动而精自不藏,若云神令未施,而精自泄,必无此理。
爪黑唇青,大汗淋漓,满身全是阴翳,何不重用此熟地、枣皮、丹皮、苓、泽之品,而独重用姜、附、草三味起死回生,其功迅速。凡吐血之人,忽见脉来洪大[1]。
但服温里之药,多有见大热身疼甚者,此是阴邪渍散,即愈之征,切不可妄用清凉以止之。 法宜扶阳,如回阳饮加安桂、砂仁、白通汤,附子甘草汤之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