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麻黄得术,则汗不致于骤发,白术得麻黄,则湿滞得以宣通也。夫以发热无汗,太阳之表脉沉,但欲寐,少阴之里,设用麻黄开腠理,细辛散浮热,而无附子以固元阳,则太阳之微阳外亡。
咽中干,烦燥吐逆者,作甘草干姜汤与之,以复其阳。太阴经病,脉当浮缓;太阴藏病,脉当沉缓。
则当问其小便日几行,若本一日三、四行,今日祗再行,可知大便不久则出。血室之脉起于气街,上行至胸中而散。
刚痉证应恶寒,非反也。郭壅曰:灸太溪虽系少阴经穴,亦误。
近之则痛剧者,外邪客于内,迕之则逆也。盖下寒上热,固为难温,里寒无汗,还宜解表,故用麻黄升麻汤,以解表和里程知曰:言厥逆有因于误下致变者也。
今少阴病但欲寐,得之二、三日,口中不燥而和,其背恶寒者,乃少阴阳虚之背恶寒,非阳明热蒸之背恶寒也。一出一入,不啻爰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