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曰:上条但言振寒及微细之脉,未定所主之病,以虚证不一也。盖以人当承平,酗酒纵欲,以竭其精,精竭则火炽,复以刚剂认为温补,故不旋踵血溢内热骨立而毙,与灯膏竭而复加炷者何异,此阳有余阴不足之论所由着也。
是以病家亦相安于滋阴,虽死而无悔也。五苓散,邪已入府表证已微,故方中只用桂枝一味主表,其余四味皆主里之药也。
并不引古经一语,皆出心裁,理无不该,法无不备。 方名调胃承气者,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,非若大小承气专攻下也。
脉迟便非必下之脉阳明病,潮热,大便微□者,可与大承气汤,不□者,不可与之。若酒客病,不可与桂枝汤,得之则呕,以酒客不喜甘故也。
答曰:假令夜半得病者,明日日中愈。伤寒二、三日,未经汗下,即心悸而烦,必其人中气素虚,虽有表证,亦不可汗之。
凡诸风,以防风为君,随治病为佐。遇而不识不会,是亦独阴独阳之谓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