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内经》曰∶“其死多以六七日之间,其愈皆以十日以上。此热在胃口,须用栀子汤、瓜蒂散,因其势而吐之,亦通因通用法也。
由此推之,知寸口脉浮为在表,及寸口脉浮而紧、脉浮而数诸条,皆从此等处采出。上条论下后未解脉,此条论下后未解症,互相发明更进桂枝之义。
盖阳盛则烦,阴盛则躁,烦属气,躁属形。利遂不止者,所谓暴注下迫,皆属于热,与脉弱而协热下利不同。
当用不用,以至阳明实热斑黄狂乱也。此岐伯中阳溜经之义。
里实表虚,内外俱病,皆因汗、下倒施所致。太阴伤寒,脉浮而缓者,亦非太阴本病。
此是结胸症中或有此状。霍乱者,上吐下利,挥霍而撩乱者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