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浮,即越人曰:三菽之浮,肺之浮也。病发热头痛,脉反沉,若不差,身体疼痛,当温其里,宜四逆汤。
撰用:素问、九卷、八十一难、阴阳大论、胎胪药录,并平脉辨证,为伤寒杂病论,合十六卷。身之反复颠倒,则谓之躁无宁时,三阴死证也。
若表里俱热,则又非大青龙之所胜任,爰立白虎一汤,以辅青龙之不逮。丹溪引《内经》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为论,乃遗下文“留而不去,其病为实”一句;引“精气夺则虚”,又遗“邪气盛则实”一句;引“虚者正气虚”也,又遗“实者邪气实”也一句。
经曰:虚邪不能独伤人,必因身形之虚而后客之也。然治痞之法,无出诸泻心汤。
虽然,不执方而又合法,亦匪易臻也,脱非生平融通《素》、《难》、《本草》,仲景、洁古、守真、东垣、丹溪诸书,不可以语此秘密,医何容易谈也!子徒以方书为快捷方式,盖亦未求之上古乎,上古之世无方,《扁鹊传》载长桑君以禁方相授受,亦不载曰何方。末句重致叮咛之意。
脉浮当是「脉促」,始与论中结胸、胸满同义。今大渴燥烦,时汗恶风,是热在阳明又兼太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