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藏伏地中,为日最久,沉阴可知,故能降上炎之阴火,用茯苓正取其淡泄。盖左尺以候先天之真阴,右尺以候先天之真阳,百川总归一海,千炬无非一灯,何必多立名色,以滋惑乱哉?
又外内伤头痛,时作时止也。如欲分治,痰宜济生导痰汤,重则滚痰丸。
又《灵枢》口问篇云∶夫百病之始生也,皆生于风雨寒暑,阴阳喜怒,饮食居处。此盖不得已而用之,岂可恃此酗饮成病,自损元气。
忽心中若初燃之灯,乍明乍暗。其气从伏藏中透出,如一缕之烟,一线之泉。
又《素问》调经论云∶喜怒不节,则阴气上逆。迟则为寒,弦而兼迟者,病亦兼寒。
五更作一次食,以薄烧酒蘸食尽,另饮陈甜酒少许,安卧至晓。能先后细为推究,未有不得其病情者。